上海有一家人气很高的葱油饼,老板是一位驼背老人,从路边摆摊到如今开店已经有40多年,起初老人行动不便依然坚持靠双手养活自己的精神让人感动,很多人心生同情,纷纷捧场,买个葱油饼算是对他的认可,尝过他做的葱油饼,感觉味道不错,生意慢慢做大。
偶然的机会,电视台对他进行了报道,知道他葱油饼好吃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特地绕路来买他的葱油饼吃。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客人越来越多,由于他仍然坚持纯手工制作,做的速度较慢,数量有限,随后就有了,涨价,限购等一系列的操作,一个普通的葱油饼卖10元。
人通常会有这种心理,越是吃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尝尝,排队一两个小时买葱油饼的场景让人叹为观止,随后媒体对他的报道愈加夸张,“匠人精神”“年入千万”,在上海买了三四套房,一时间他被传的神乎其神,成为了让人感觉特别梦幻的传奇。
毫无底线的吹捧与炒作,让网友深为反感,特别是吃过他家葱油饼的人,对味道有切身体会,对这种无底线的吹捧,无法容忍,于是有人直接出面回怼,别炒了,已经炒糊了。
他家的葱油饼,用的确实是货真价实的食材,但现在人们的口味,已经发生改变,而他做的葱油饼还是原来的老味道,吃起来感觉太油,烤的火候有点过,酥脆变成“太焦”,有时候干脆都已经糊了,吃起来有些发苦。饼的内里黏黏糊糊,毫无口感,葱油饼里加入大量的葱,不光没有起到提香的作用,反而让人感觉有点冲。
耗费一两小时,花费10块钱买的这个葱油饼,性价比真得很低,不知道那些排队的人到底是什么心理,为了一口葱油饼,真得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