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搬一次家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有多爱花钱。
前段时间搬家,光是清点物品就用了一周时间。自己租房住越久,搬家使用的纸箱数量就越多。上次搬家我用了15个纸箱,这次竟然到了27个。
以前这27个箱子让我感到满足,仿佛是我成长的象征。毕竟刚上大学那会跟别人合租,只租得起一间小小的卧室,衣服连衣柜的一半都填不满,化妆品也就那么几样。
自己努力赚钱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报复性消费,俗称花钱。
以前买不起大牌口红是吧?赚钱后我要买全套色号。
以前没钱不敢买衣服是吧?现在逛街手里大包小包。
那时候的我觉得,拥有是一件很很很很很很很很很快乐的事。
但拥有带来的快乐,实在是太短暂了。
下面我要说一句很沙雕的话,人是会顿悟的。
我真的突然有一天觉得自己这样不对,买了东西闲着不用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现在地球资源已经这么紧张了,我不能火上浇油!!!
并且,当同功能的物品囤积过多,随之而来的是被无用物品占用空间所带来的逼仄感弄的抓狂。
于是我决定,趁着这次搬家,要好好跟过去的生活做一次断舍离。
处理掉不适合我的东西,放下不好的回忆,学着控制自己的物欲。
01
断-只买我需要的东西
我是个特别容易被种草的人,特别是看起来会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的东西。
每晚睡前用中药泡脚很舒爽,泡脚桶我买。
即使工作再忙也要锻炼身体,跑步机我买。
一日之计在于晨要吃好早餐,面包机我买。
人要精致衣服不可以有褶皱,熨烫机我买。
…
我买了这么多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精致更美好的东西,我的生活一定已经精致的不得了。
完全没有。
泡脚桶用过两次就闲置了,跑步机的真实作用是杂物堆放,我根本没有时间自己做早餐,衣服大多数都是送去干洗店。
未来的我或许会过上每天用面包机烤吐司,在跑步机上锻炼,洗好的衣服自己熨烫,睡前用中药泡脚的生活,但不是现在。
可当我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有了它生活就会变得更好」、「遇到折扣不买白不买」这些念头彻底霸占了我的大脑,以至于我完全没有认真思考我是否真的需要它们,或者它们是否真的适合我现阶段的生活状况。
我时刻提醒自己,在考虑是否需要添置一件物品的时候,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是「现阶段的我是否真的需要」,而不是单纯满足自己的物欲,或者「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最先做的永远都不是「添置某样物品」,而应该是改变你自己。
当然了,如果我真的很很很很很喜欢某件东西的时候,我还是会犹豫半小时然后毫不犹豫的买单。不为别的,就为我喜欢。
02
舍-丢掉打扰我的东西
我妈得知我要搬家的消息后自告奋勇来帮我,被我婉言拒绝了。并不是怕她辛苦,而是我俩对于「清理物品」的理解可能这辈子都不在一个频道上。
我妈很少丢东西,很少,就算是再也穿不到的衣服,坏掉的电器,她都不会丢掉。丢东西这件事在她看来似乎是一种罪行。如果被她知道我这次搬家丢了接近一半的东西,她可能会直接坐飞机来广州逼我把东西一件一件捡回来。
照我妈的观念,每件东西都有它的价值,有价值的东西扔了就是一种浪费。但在我看来,我不需要的东西就是没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价值的东西等于垃圾,我干嘛要把垃圾放在家里,我又不搞垃圾回收创业。
上次搬家的时候,我就准备扔掉一部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但因为「舍不得」、「好可惜」,「扔了多浪费,以后说不定还会用到」这种念头,扔了几罐过期的调味料后这次行动就不了了之了。
半年过去了,我发现当初觉得「以后说不定还会用到」的东西我一次都没有用过,当初觉得「丢了好可惜」的东西除了摆在那里占用空间让家里显得更杂乱顺便每天污染我的眼球之外,并没有任何作用。
反而,它给我带来的损失(看到家里乱乱的会有负能量、想说脏话、想不去公司呆在家整理收纳)已经超过它本身的价值。
所以这次我下定决心,把打扰到我的东西都处理掉。
◆ 比如发黄、洗变形的T恤,过时的衣服,干洗店送的廉价衣架。
◆ 已经看过很多遍或者根本不会看的书,可以转送给其他人,也能为书架腾出新的空间。
◆ 过期的药品、多余的指甲钳、已经不再需要的会员卡和购物小票等等。
在丢弃旧物的过程中,有这样几点我会时刻提醒自己。
⒈ 不要考虑这件东西「能不能用」,而是在意这件东西「我要不要用」。
⒉ 这件东西给我带来的究竟是「快乐」还是「烦恼」。
我才是我生活的主角,而不是某件物品。即使这件物品很多人都想要,但如果它给我带来的烦恼多过快乐,我就一定要把它处理掉。
⒊ 时间点永远放在「现在」。
现在需要的东西不能丢,过去需要但现在不需要的东西和未来我可能需要但很长时间内都不会用到的东西,就考虑丢掉。
完成这个大工程之后,我开了罐可乐抱着重达十一斤的不高兴瘫在沙发上,没了跑步机的客厅看起来整洁很多,整个人都很舒爽。
那瞬间我突然明白,原来清理掉的不只是没用的东西,还有我心里的杂乱和烦躁。
Ps: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要真的「丢掉」。
转送、捐赠、放到二手平台都是很好的方式,避免资源浪费,内心的「自责感」会消解不少。推荐闲鱼App,可以把要处理掉的东西放到上边变卖,不仅能让你实现小时候开小卖部的梦想,旧书、旧衣服等还可以直接约快递小哥上门回收,换蚂蚁森林能量。
(To闲鱼:给我打钱)
03
离-控制物欲,控制所有欲望
有段时间我经常网购,一天不上网买点啥就觉得心里空空的,每天打开门架子上堆着十几个快递,刚开始老梁只是调侃我说,「你今天的命又是靠快递续的」。
直到有天我家的门被快递盒堵上了,他忍无可忍拉着我进行了一次严肃的家庭会议。
「你实话告诉我,你买这么多东西是因为觉得我们需要这些东西,还是因为你就是想买东西?」
「我想买东西,我们也刚好需要。」
「那你告诉我,那个电动缝纫机是咋回事儿?你还有当裁缝的梦想?」
「…」
我们唇枪舌战了一个半小时,最后我不得不承认,其实我买的绝大多数东西我们都不需要,我只是想买东西而已。
这种感觉就好像小时候吃不到蛋糕,长大后看到蛋糕就会有条件反射的渴望。或者说上学的时候买不起大牌口红,经济自由之后就执着于拥有某款口红的全部色号。
但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对物品太过执着,很难得到真正的快乐。
初中的时候我在笔记本上摘抄过这样一句话,欲望在被满足的同时慢慢膨胀。
消费欲也一样,显然我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消费欲,所以才会出现今天这种「买时一时爽,理时火葬场」的局面。
后来我们达成协议,如果我可以一个月不网购,他就送我那个种草好久的包。
我要把这个办法安利给所有男生,我那个月真的没有买任何东西。而我得到的不只是一只Dior马鞍包,还有对「物欲」的理解与控制。
我执着于买东西是因为我总觉得生活还缺点什么,而买东西会给我带来「满足感」甚至是「安全感」。
坚持一个月不买东西之后我发现,我的生活并不会因为没收到快递而变得糟糕,反而省去浏览网页、拆快递、思考新物品如何摆放的繁琐,我有了更多时间感受生活。
我把这些时间用来逗猫、遛狗、自己做饭,然后刚得到一只马鞍包的我(别打我)明白了,我的快乐应该源于我自己,而不是源于我拥有了某样东西。
前一种快乐这辈子都不会消失,后一种快乐转瞬即逝。
☾
人生也是这样,无意义的社交、对某段关系的执念、将就在一起的恋人,要割舍掉这些的时候你可能会舍不得。可是,不适合你的终究是不适合你的。但只有真正把这些放下,你才能真正去思考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付诸行动。
我一直相信,
放下,是为了更好地开始;
分离,是为了更好地相遇;
舍得,是为了更好地珍惜。
从今天起,试着舍弃无意义的社交、放下对某段关系的执念,跟凑合过日子的另一半分手。
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
网络 | 图片来源